名师风采

追风赶月莫停留 ——记乐山外校陈锐老师参加市级赛课活动获一等奖

作者:汪芯羽
时间:2023-05-09 18:44

追风赶月莫停留

——记乐山外校陈锐老师参加市级赛课活动一等奖

 

4月27日,一个普通的工作日,于我而言,却是分外关键而紧张的一天:这是乐山市举办的2023年初中语文群文阅读优质课展评活动现场。我坐在下面,看着前面一个个老师的精彩呈现,不由得攥紧了我抽到的6号签,感觉手心冒出微微一层汗,尽管已经演练数次,但代表学校在乐山市初中语文的大舞台上的亮相,毕竟是郑重、紧张的。

“我的模拟课堂到此结束,谢谢大家。”我鞠躬致谢,耳边响起掌声,我知道,我做到了。

 

接到赛课的通知是在2月底,罗九成副校长勉励语文学科组一定要全力以赴,团队协作,目标一等奖。教研组长彭战英老师通知我,代表学校参赛。得到这来之不易的机会,我既激动又忐忑,因为自己对群文阅读的了解还很粗浅,也缺乏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经验。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,在随之而来的选课题的过程中就给我泼了第一盆冷水。选了三周,在备课组会上讨论了三次,不是选题太陈旧、老套,就是选题不便于组文,或是选题辐射的知识点不够聚焦。来来去去,我设计了不下二十个课题,没有一个满意的,那三周可谓胶着,毫无进展。

 

直到3月16日、17日两天,我得到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:在乐山市实验中学开展了四川省乐山、成都、德阳、绵阳、眉山、甘孜州、阿坝州2023年义务教育阶段群文阅读联片教研活动。当时学校只有一个名额,教研组长彭战英老师考虑到我即将参加赛课,问我要不要去学习。这简直是解救我的福音啊!去,当然去!7堂优质课、8个专题分享、6位专家点评,一天半的会程安排得满满当当,可谓精彩纷呈。我全程都全神贯注、头皮发麻。说实话我当时的感觉就像:我骑着自己的破自行车,误闯了群文阅读的理念和实践的高速公路!

 

 

学习回来之后,我“趁热打铁”立刻整理了学习资料和学习收获,跟彭老师汇报,在备课组内也进行了分享和讨论,在3月23日的备课组会上,在备课组各位老师的帮助下终于确定了课题:一封家书,见字如面。

 

万事开头难,选准了课题之后接下来的推进就顺利多了。在随后一周的备课组会上我把初步教案做出来,我们讨论并确定了选文和议题:以七年级上册的《诫子书》为原点,选择了古代家书《诫子书》(诸葛亮)、近代家书《与妻书》(林觉民)和当代家书《妈妈,稻子熟了》(袁隆平)进行组文,通过读家书、写家书、分享家书故事等环节来体悟家书中的家国情怀,激励学生传承家书文化。

 

赛课的时间越来越近了,紧锣密鼓的“磨课”也开始了。“磨课”这个词是用得很好的,既是磨“课”,也是磨“人”。这次展评活动是微课的比赛形式,微课不同于有生课,没有学生互动,节奏不容易把控得好,环节不容易衔接好。所以前前后后我试讲了4次,3次是模拟上课(没有学生)。试讲一次就发现一次新问题,起初是读信环节情绪失控,后来是环节不够流畅,后来又是环节过渡语太啰嗦,再后来就是时间把控不好;试讲一次就修改一次,换读信的背景音乐,调整环节设计,精简过渡语,反复演练、精准卡时。

 

4月27日,各区县遴选出16堂优质课进行全市展评,比赛紧张而有序,上课、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;评委用心打分、精心评课。在忐忑、期待中,结果终于出来了:我荣获了一等奖!功夫不负有心人!上下齐心,其利断金!

在这次赛课准备的过程当中,我深深感受到:赛课是一个人的展示,更是整个语文学科团队的合力托举。从我选题到每一次“磨课”,教研组长彭战英老师每次都亲临指导,备课组长李珺老师鼎力支持,后援团吕世强、余才清、梅小东、郭宏等优秀老师中肯的建议,整个初一语文备课组的老师们也是有求必应。不仅如此,赛课前的最后一次试讲,副校长余辉还亲自到班上来听了我的课,高屋建瓴地给我提了建议,让我在立意上有了明显的改进。

 

 

赛课当天,16位参赛教师神采奕奕地坐在那里,说实话起初还是紧张的,但上台前一刻,备课、磨课的一幕幕浮现在眼前,我突然获得了某种力量——来自我的付出和我身后的团队的托举。我记得我走上去的时候突然就感觉,昂首挺胸,脚下生风。自此,我更愿相信:努力助你走得更远,平台助你攀得更高!

 

 

赛课结束,但学习还没有停止。赛课后,聆听了教研员评课,与参赛的教师进行了交流,感觉自己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,比如议题的表述不够聚焦,学生评价缺乏量化评价标准,对“家书文化”的解读没有体现学生的自读探索能力等等。两个月时间的“群文阅读”之旅,从一开始的一无所知的“空想”,到通过观摩学习后“摸着石头过河”,再到群策群力地一点点进步,我收获颇丰,感慨良多。对于群文阅读的探索,我可能刚刚起步,但是我相信这次赛课经历让我与“群文阅读”结下善缘,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用好“群文阅读”、继续研究“群文阅读”。

 

山高水长,怕什么来不及,慌什么到不了,天顺其然,地顺其性,人顺其变,一切都是刚刚好。

 

图/文: 陈锐

审核: 罗九成  彭战英

收藏